-
以标准成绩作标杆来择校, 有不少的主观因素。虽然这是择校的很多标准之一, 但在这个标准考试成绩内的学校可以不下20所(仅美东地区,还是我一家之见,问另一个人, 给出的20多所学校可能又不太一样)。 在这第一轮之后如何收窄选择范围, 就要全面衡量分析学生的个性状况,同时寻找于与之相匹配的,这一轮下来,能把数量缩小到7-9所,作为第二轮筛选。 理想的条件下, 去这9所学校实地参观考察,再从中挑出3-4所递交申请。 这是个基本筛选套路, 但不少同学, 可能因为个性状况分析出来的情况, 跳出第一轮的20多所学校。
家长在对情况不熟悉的情况下, 是会对第二轮的筛选比较头痛, 哪怕第三轮无法实现, 但第二轮必不可少,否则就象抓阄一样了。 试问谁会对孩子的教育选择这样的决策方式?